防护模块EMC整改

防护模块(INT69/69F)用来监控具有外部冷却装置的电机,是专为配备外部冷却装置的电机设计的监控装置,主要用于蒸发器及高开关频率电机场景,符合DIN 44081/082标准。该模块通过双PTC测量回路实现双重保护:第一回路控制冷却风扇启停,第二回路监测温度上限并触发继电器切断电源接触器,支持接入9个PTC传感器同步监控多台设备。

防护模块EMC整改需要从干扰源控制、传播路径阻断、敏感设备防护三大核心逻辑切入,结合设备设计、测试数据和标准要求系统性推进。

防护模块EMC检测项目包括:

1、 辐射发射测试

2、 传导发射测试

3、 谐波电流测试

4、 电压波动测试

5、 脉冲群测试

6、 浪涌检测

7、 工频磁场测试

8、 电压跌落测试

9、 传导抗干扰测试

10、 电测试辐射抗干扰测试

11、 静电放电测试


防护模块EMC整改一般是从EMC检测项目中发现问题,因而我们需要在测试过程中观察数据变化,发现源头问题,以便后续整改,EMC整改流程如下:

一、查找确认干扰源,定位干扰源

干扰源是 EMC 问题的根源,优先定位并抑制干扰源可从根本上降低整改难度,常见干扰源包括开关电源、高速信号、时钟电路、功率器件等。


二、传播路径阻断(切断干扰的传递通道)

干扰源产生的电磁能量需通过一定路径传播到敏感设备,常见传播路径分为传导路径(电源线路、信号线)和辐射路径(空间电磁波),针对性阻断是整改的核心手段。

接地优化:采用单点接地、多点接地或混合接地方式(低频电路单点接地,高频电路多点接地);减少接地环路面积,避免地电位差导致的传导干扰;区分数字地、模拟地、功率地,最终单点汇接到机壳地或大地。

屏蔽设计:对干扰源或敏感电路加装屏蔽罩(采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,如铜、铝),屏蔽罩需完整接地,接缝处采用导电衬垫减少缝隙辐射;设备外壳采用金属材质,确保外壳的导电性和密封性,避免电磁波泄漏或侵入。

吸波材料应用:在设备内部或屏蔽罩内粘贴吸波材料,吸收特定频段的电磁辐射,适用于窄带高频干扰场景。

空间隔离:将干扰源(如开关电源模块)与敏感设备(如传感器、信号处理电路)在物理空间上分离,增加两者距离,减少辐射耦合。


三、敏感设备抗干扰防护(提升设备自身免疫力)

若干扰源难以完全抑制、传播路径难以彻底阻断,需强化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,避免被干扰信号影响正常工作。


四、整改前的基础准备:测试与定位

EMC 整改需基于精准的测试数据,这样才能有更准确的定位,便于后期整改方向选择。 

优先级排序:优先处理超标严重、影响核心功能的项目,优先采用低成本方案(如调整布线、增加电容),再考虑复杂方案(如重新设计 PCB、更换芯片)。


五、PCB 设计优化(源头预防与整改的关键环节)

PCB 设计不合理是 EMC 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, 

布线规则:减少过长的平行布线,避免形成 “天线”;高速信号线远离板边和 I/O 端口;时钟线、差分线等关键线路优先布线,确保最短路径。

滤波器件布局:滤波器、去耦电容等器件尽量靠近对应的芯片或接口,缩短引脚长度,避免滤波后的线路再次被干扰。


总之,EMC 整改的核心逻辑是 “先定位后整改,先源头后路径,先低成本后高成本”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设备类型、现实应用场景和适应标准要求灵活调整,整改后需重新进行EMV测试,确保各项指标和参数达到规定范围。此外,将 EMC 设计融入产品研发初期(源头预防),可大幅降低后期整改成本。


若还有其他关于防护模块EMC整改相关问题,请联系世复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你解答,或拨打公司咨询电话:021-65667889.

沪ICP备13042530号-3 沪公网安备31011302006801号